2019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研修班暨第六届研讨会:150余人参会
2019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研修班暨第六届研讨会:150余人参会
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一场针对全国高校俄语教师的专业研修班和教学法研讨会在举行。众多俄语领域的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学相关的重要议题。这次活动是俄语教学界的一大盛事,人们都期待着研讨会上的成果和交流能对俄语专业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11月15日至17日,这个时间段至关重要。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150多位代表参与了会议,这表明众多俄语教学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
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一场针对全国高校俄语教师的专业研修班和教学法研讨会在举行。众多俄语领域的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学相关的重要议题。这次活动是俄语教学界的一大盛事,人们都期待着研讨会上的成果和交流能对俄语专业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会议基本情况
11月15日至17日,这个时间段至关重要。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同承办了这次会议。会议地点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150多位代表参与了会议,这表明众多俄语教学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如此规模的会议,来自不同地区和高校的教师们在此交流,必将激发出许多新想法。众多教师代表带着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前来,这为交流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也促进了高校间的联系与合作。
会议由教育部相关委员会负责指导,这显示出其级别颇高。如此高层次的会议在俄语教学界具有非凡意义,它对俄语教学方向的确定、课程设计的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
教材编者的追求目标
教材编者追求的几个关键点包括知识的系统化、语言的纯净度、对目标国家现实的准确反映,以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的系统性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掌握俄语知识。教材中语言的纯净度保证了学习的是最正宗的俄语。对目标国家现实的反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让俄语教学不仅教授语言技能,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一明确的目标,同时也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原则。
各高校在编写俄语教材时,必须遵循这些准则。这直接关系到俄语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若教学过程中偏离了这些目标,将不利于教学体系的健全性。
新国标下的俄语专业课程
依据“新国标”,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核心、培养方向、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等。这一体系为学生构建了全面的学习蓝图。正如王加兴的报告所述,需探讨“新国标”下专业课程的实质与形态,这代表了对俄语专业课程深度挖掘的教育方向。各高校需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课程计划,但都必须遵循这一框架。
俄语教师不可对这个课程体系掉以轻心。他们需参照体系来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持续提升专业理论和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若不领会课程体系深层的意义,便难以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现场示范教学课
何芳副教授和讲师李雪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淼讲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进行了现场教学演示。他们展示了多种课程,包括本科专业的实践课、语音课和语法课,每门课程都有其教学核心。这种示范教学,通过直观展示,能够体现正确高效的教学技巧。尽管不同高校的教学方法可能存在细微差别,但通过观摩,其他教师可以吸取其中的优秀教学策略。
教师参加完会议并观摩了示范课后,能够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比如语音教学中的发音技巧等。他们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此来提升教学成果。
教学法的研讨
孙曙光对“产出导向法”进行了阐述。他详细介绍了这一方法的理论框架和教学步骤,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来演示POA教学法中的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这对增强与会教师的理论水平具有深远影响。这一源自我国的外语教育理念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教学法的研究是提高俄语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唤起教师创新教学的自觉性。未来,他们可能在课堂中试验这些新方法,从而摒弃旧的教学模式,为俄语教育注入新的生机。
大赛经验分享
2018年外研社举办的“教学之星”大赛俄语组冠军徐睿和2017年的亚军王钢,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他们详细探讨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大赛中积累的经验,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可以看作是大赛成果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其他教师能从他们的实践中领悟到如何更高效地设定教学目标、开拓教学手段。与会代表们的所得,不仅源于学术讨论,还在于那些在教学前线取得成绩的教师们所分享的宝贵经验。
两天会议期间,与会教师们成功整合了各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您认为这种会议应多久举办一次,以更高效地提高俄语教学的专业质量?期待大家的点赞与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