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外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始于1941年的新中国第一所外国语高校发展历程及2020届概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始于1941年的新中国第一所外国语高校发展历程及2020届概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若您想全面掌握那些知名外语类高等学院的成长历程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请看这里,这里为您提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详细信息。

历史沿革

194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诞生,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的第一所专门的外国语高等学府。到了1954年,学校名称变更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再之后,1959年,它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从而构成了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自1980年始,学校便直接接受教育部领导,到了1994年,正式将校名改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其成长过程中,始终紧密跟随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而发展。

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提升资源配置,以应对时代的变化。最初,学校专注于满足特定需求,是一所专业的外语学校。后来,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提供全方位外语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外语人才,这些人才在外交、贸易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色专业建设_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沿革_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

学科优势

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色专业建设_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沿革_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

该校顺利取得了开设101门外语的资格,这一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该校在构建欧洲语种和亚非语种方面表现卓越,目前已成为我国覆盖非通用语种最全面的建设基地,并且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依托其丰富的语言资源,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与研究途径。

学校打造了一个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中心,并融合了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共同进步的框架。在这些学科领域里,彼此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的环境。以参与国际经贸活动为例,学生既可以运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又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

2020届概况

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了一项就业质量调研数据。调研对象包括2227名毕业生,其中718名国际、港澳台地区的学生被排除在外。调研结果显示,男女比例大约为1比4,而北京内外生源的比例则为1比6。这一比例表明,该校女生人数相对较多,同时外地生源数量也相对较多。

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_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色专业建设_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沿革

到2020年10月31日为止,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已经达到了96.05%,相比8月31日,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在观察本科生的深造和就业情况时,我们发现,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有所减少,而在国内继续深造的人数有所增加,深造的整体比例有所提高;虽然签订就业合同的人数有所减少,但灵活就业的比例与上届持平,不过其内部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

境外留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沿革_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_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色专业建设

362名毕业生选择了出国深造,英国成为了他们的首要选择,占比高达38.40%。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日本,分别占据了18.23%和6.63%的份额。英国之所以受到北外学生的喜爱,主要因为它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及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习氛围。

与上一届相比,留学生的数目减少了六十人。这样的变化或许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全球疫情的扩散和海外留学政策的变动。即便如此,北外的学生们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海外深造比例,他们主动寻找并有效利用国际教育资源。

保研情况

2020届共有159人被列入推荐免试名单,其中96人决定留在本校继续攻读学位。保研的比例是12.55%,而考研的比例则是13.65%。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在本校进一步提高学术能力的平台,而且本校的保研政策也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校内资源,深化学术探究。

学校的保研比例高,彰显了它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实力。那些成功进入保研名单的学生,经历了严格的筛选,展示了卓越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为学校持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国内升学与工作

在国内升学的大环境中,除了保研这一条路,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以此来进入国内其他知名的高校。他们利用北外的学科优势,向更广阔的学术领域迈进。在这其中,不少学生选择了加入国内最顶尖的大学,继续深入研究外语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职场中,北外的毕业生们涉足了外交、教育以及经贸等多个领域。他们凭借出色的语言技能和跨学科的学术背景,各自岗位上都表现出色。有的校友选择加入外交部,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工作贡献力量;还有的校友进入外资企业,促进了国际经贸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_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沿革_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色专业建设

您觉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哪个阶段最为关键?恳请您留下宝贵的评论、给予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