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校撤销英语专业,英语老师和英专生现状令人唏嘘
多地高校撤销英语专业,英语老师和英专生现状令人唏嘘
来源:书单这两年,湖南、福建、河南、湖北许多高校都在撤销英语专业。2023年,中科大发布《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一度登上...
英语专业目前面临困境,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地位有所下降,这些问题接连出现,不禁让人对它的未来发展道路感到困惑。
独立学院变革之痛
王芸就读的独立院校几年前被私人企业控股,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方式的巨大转变。校领导觉得英语专业不再受欢迎,学校完全顺应市场趋势。往日的悠闲氛围不复存在,如今一切以老板的意志为转移。这样的改变让王芸的职业自豪感逐渐消磨,她对工作的热情也随之慢慢消退。
王芸原本以为大学生活会相对轻松,然而第一年她就感到非常忙碌,几乎晕头转向。她把课余时间都用在写作业、赚取学分和参加各种活动上,但常常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在忙些什么。学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似乎只针对将来成为英语老师的学生,对于就业的多样性考虑不够充分。
英语就业现实困境
小红书上频繁出现中小学英语教师被解雇、英语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的情况。过去,英语教师一直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尽管政策减少了英语课程课时,但实际英语教学难度却在增加,这给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河北的王建辉老师说道,他的女儿作为河北省首届新高考的参与者,无奈选择了英语专业。尽管她辅修了法语,但这对她未来发展的帮助并不大。这一现象凸显了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不多、所学技能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式之失
我国在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并不仅仅局限于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应当从基础阶段开始,就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校内教师受到体制的限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大学生们课业繁重,作业和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足够的精力来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们由于缺乏考核压力,教学热情不高,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了英语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
教学从业者的出路
王芸觉得,教育培训市场将逐渐走向去机构化,英语教师将转变为独立个体。然而,对于众多英语教师而言,像王芸的许多同事一样,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进入公立学校,并在体制内稳固自己的地位,这显然是一个更为稳妥的路径。
有些男教师并不满足于仅仅授课,例如王建辉,他会在教学之余协助校领导处理事务,渴望站在更高的舞台上。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们在职业发展上各有追求,这一现象揭示了英语教学领域当前形势的多元与复杂。
英语专业的未来之忧
众多人对英语专业持怀疑态度,樊博文更是直言不讳,强调若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会坚决反对选择英语专业。尽管在K12教育阶段,英语作为考试必备科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英语专业的整体状况却不容乐观。
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就业面相对狭窄,学生们面临的选择较少,因而感到困惑。对于英语专业的未来走向,人们感到忧虑,迫切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英语学习的深层反思
英语学习在初级阶段便应重视听力和口语的锻炼,但现实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在学校教育中,英语并非核心课程,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政策实施后,虽然减少了课程时间,却增加了学习难度,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学生和家长迫切需要通过英语考试,然而,现有的英语学习内容并未完全迎合这一需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到大学教育,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足,亟需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改进。
大家对英语专业能否实现逆袭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