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二十大精神关键期,北外2023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召开
贯彻二十大精神关键期,北外2023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召开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期,11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在行政楼配楼二层报告厅召开。
北外本科教学会议重点讨论了“金本科”的改进,杨丹和其他几位学者在会上提出了看法,这些意见为北外本科教育的前进提供了思路,大家都希望北外本科教育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科教学会议意义
北外最近举行了全校性的本科教学会议,这件事意义重大。会议专门讨论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相关工作,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安排。这样做是为了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让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一致的认识。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把评估当作一个机会,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思想,也可以更好地强调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从而为北外本科教育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金本科”升级目标
杨丹强调要持续提升北外的“金本科”品牌价值。坚持“以本为本”是关键,需要集中体现北外本科教育培养的独特之处和显著长处。借助评估来充分展现北外教学与培养的成效,在当前水平上持续进步,使“金本科”品牌更加名副其实。
“三个五”阐述人才培养
杨丹通过“三项五”阐释了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首个“五”着重于全面发展,形成了育人体系的新框架。推动世界育人计划,借助国际资源,创建北外特色的多语言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方案,为学校育人开辟了新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北外模式着重提升多语种人才的全球适应能力。它从重视价值观念、话语能力、实践技能,逐步发展到强调语言技能、知识储备、综合素质,最终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联合型人才和融合型人才,各个阶段紧密衔接。该模式借助全球资源,实施“北外人,世界行”计划,旨在培养出更符合全球化标准的高素质人才。
各方观点分享
贾德忠从学生就业角度出发,对学校的专业安排、招生政策及人才培养方案表达了看法;赵刚以科研为切入点,建议以科研活动促进人才培养;文继荣分析了新兴技术带来的困难和好处;孙有中详细安排了本科审核评估的相关事宜。
教师经验分享
英语学院的杨莉芳,德语学院的徐四季,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郭筠,西南交通大学的李成坚,西南政法大学的张力等教师,都谈了各自在课程规划和教学方式上的心得体会,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金本科”工程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北外“金本科”建设里,你觉得哪项进步最为重要?可以在评论里谈谈看法,记得给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