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北外人

北外校友韩蓉:开国中将之女,传奇求学创业经历与对非洲艺术的推广

北外校友韩蓉:开国中将之女,传奇求学创业经历与对非洲艺术的推广

在学习过程中,她不仅涉猎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将奉献和热爱融为一体,展现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闪光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韩蓉随我国医疗队抵达坦桑尼亚,深入东南部的马孔德族地区。韩蓉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这位开国中将的女儿,在北京的一所知名学府深造,她选择了非洲语言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开启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在学习过程中,她不仅涉猎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将奉献和热爱融为一体,展现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闪光点。

独特求学路

韩蓉在校园的求学经历虽无详尽记录,但可以推测,在那个中国与世界广泛交流的时期,她勤奋学习这门罕见语言,怀揣着青年人的梦想和责任感。

非洲之旅开启

北京外国语大学俗称_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_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韩蓉随我国医疗队抵达坦桑尼亚,深入东南部的马孔德族地区。那里当时或许较为偏远,却拥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自1980年起,她便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工作,亲身领略当地文化的韵味。异国的风土人情在她眼前徐徐展开,宛如一幅画卷。她,宛如一位文化的探索者。

她工作时,频繁与当地居民沟通。在坦桑尼亚的这片土地上,各种文化交织碰撞,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她由此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非洲文化的核心。

木雕艺术结缘

她在这里开始涉猎马孔德木雕艺术。这艺术形式是当地独树一帜的文化珍品。韩蓉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创业阶段,她与丈夫因公司业务与马孔德人有了更多交流,也因此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与当地木雕艺人交往,目睹了木雕的制作过程,体会到了木雕中蕴含的马孔德族的历史与情感。

她对马孔德木雕的喜爱并非肤浅,而是源自内心深处。每一件作品都生动展现了非洲文化的魅力,她渴望将这份美丽与深厚文化带回祖国。

文化传播之旅

2001年,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捐献了马孔德乌木雕等艺术品。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她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她希望将这份独特的艺术作品传递给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到了2005年,她又向中国美术馆捐出了158件马孔德艺术珍品。这对中国美术馆而言,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外艺术品收藏。

她向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地进行了捐献。怀着对非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担当,她主动推广马孔德木雕艺术在我国的普及,使更多同胞得以领略非洲艺术的非凡魅力。

捐赠藏品发展

长春市,她与配偶曾两次向市政府慷慨捐献马孔德精品雕塑和非洲其他艺术珍品。2003年,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馆落成。馆内面积近六千平方米,收藏了上万件马孔德木雕。该馆是国内马孔德木雕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馆所,亦成为展示当地文化的重要平台。

他们持续通过捐赠途径,确保这些艺术品能找到更佳的去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得以欣赏到非洲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魅力。

永不止息的文化交流

2014年10月,韩蓉夫妇在北京宋庄成功打造了“非洲艺术小镇”。此举标志着中坦文化交流领域的一大成就。到了2021年12月3日,她又将非洲艺术品赠予了自己的母校。多年来,她始终致力于文化交流事业。从学习非洲语言到推广非洲木雕艺术,她宛如一座稳固的桥梁。

你是否也被韩蓉的交流经历所触动?是否也渴望为这种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记得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