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德〈爱的艺术〉译注出版座谈会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奥维德〈爱的艺术〉译注出版座谈会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7月2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西方古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研讨会上,我们有机会一探究竟,揭开《奥维德〈爱的艺术〉译注》的神秘面纱。《爱的艺术》一书虽曾受到禁令的限制,却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深受喜爱,成为奥维德作品中首批被广泛注释的著作之一。书中对性别与爱情的看法,对宫廷爱情诗、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等新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奥维德〈爱的艺术〉译注》一书具备两大显著特点。
那些曾经被禁的诗歌,为何历经时光洗礼,仍能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中刻下深刻痕迹?7月2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西方古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研讨会上,我们有机会一探究竟,揭开《奥维德〈爱的艺术〉译注》的神秘面纱。
《爱的艺术》一书虽曾受到禁令的限制,却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深受喜爱,成为奥维德作品中首批被广泛注释的著作之一。书中对性别与爱情的看法,对宫廷爱情诗、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等新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书中对神话、古罗马建筑和风土人情的描绘,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世界的风采。
民国年间,这部作品初次踏入我国,便与我国对爱情的探讨紧密相连。它在传播过程中历经坎坷,不仅突破了西方文化的藩篱,还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成为学习的楷模。这一切,都凸显了它独特的文学吸引力及深远的文化价值。
《奥维德〈爱的艺术〉译注》一书具备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对原文进行了详尽的注释,每一行都附有详尽的阐释,同时吸收了学术界对该作品最新研究成果;二是注重版本校对,并对学术界对这部作品的核心解释和解读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
肖馨瑶副教授,担任《爱的艺术》一书的翻译者,同时也是重庆大学的教师。她用“时机”、“慎重”和“乐趣”三个词来总结自己的译注经历。所谓的“时机”,是指她选择何时开始翻译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而“慎重”则反映了她对作品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至于“乐趣”,则是她在翻译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和对知识的领悟。
王晨,一位资深的翻译,分享了他的译作《岁时记》。这部作品是关于罗马历法的长篇诗歌,现存的是前六卷。在这些卷里,不少故事都与奥维德的爱情诗篇相呼应,形成了紧密相连的文本。上海师范大学的熊莹老师指出,在奥维德的史诗《变形记》里,爱情主题是核心,尤其是第6至8卷,它们与奥维德的爱情诗篇有着紧密的相互关联。
李慧,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在探讨古典诗歌在拉丁语教学法中的角色时提到,《爱的艺术》的译注对古典语言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朱振宇,浙江大学的副教授,特别强调译注对作品语言的重视非常关键,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我国西方古典学的研究产生了长远影响。此外,他还提出,研究奥维德的作品时,应参考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在考证校勘方面的技巧。
在我国学术和文化界,西方古典学的研究与翻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我想了解大家有何高见,如何能让这一领域在我国更加兴盛?恳请各位分享您的看法。此外,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