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外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语言对比研究与日语教学专题研讨会,探讨句法、语篇与实证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语言对比研究与日语教学专题研讨会,探讨句法、语篇与实证研究

4月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语言对比研究与日语教学-专题研讨会-”于线上成功举办。

4月14日,一场以“语言对比与日语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通过网络顺利举行。这次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和北日本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上,针对语言对比与日语教学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三位主讲嘉宾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研讨会新形式

本次研讨会上,我们不再沿用“一人一题”的传统模式。三位主讲人分别从句法、语篇和实证三个方面入手,对语言对比与日语教学融合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过去相比,这种新颖的研讨方式让讨论内容更为全面和深入。众多学者通过网络聚集一堂,期待从新的视角中获得启发,共同探讨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外国语大学教授_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_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庵功雄老师报告

庵功雄老师进行了一次讲座,讲座内容围绕“从误用、未使用、创新思维等不同视角,探讨针对汉语母语者的日语语法教育”这一主题。他发现,面对相同的事件,汉语和日语母语者的思考模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中日两国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举例来说,在描述一个动作时,汉语和日语在语序和用词上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在语法上犯错,因此,我们今后需要从语言研究和文化对比的角度,深入挖掘其根本原因。

中俣尚己老师报告

中俣尚己老师的讲座主要讲述如何辨别和分析言语行为的差异。他通过多个研究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他提到,语言形式的研究成果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通过比较日本母语者和学习者在相同情境下的言语表现,我们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在商务交流场合,他们的言谈举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点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

外国语大学教授_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_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

费晓东老师报告

费晓东老师的报告《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言語学の応用》对2018至2022年间的日研中心毕业生论文题目进行了梳理。报告提到,关于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学实证研究数量不多,此外,在教育领域内,对词汇和句法习得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他认为教学领域需要强化实证研究。此外,他以两个案例说明了语言学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成效。同时,他还研究了提升学生语言学素养的策略。

答疑环节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_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_外国语大学教授

答疑会上,神户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北外的师生们积极发问,气氛活跃。他们对数量词的运用、交流技巧等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师生们与主讲人互动不断,流露出对日语教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在思想的交流中逐渐形成。

研讨会意义与前景

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将我国在日研领域的杰出成果推向世界,同时引进国外研究的优秀成果,构建一个国内外交流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推动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借鉴,加强我国日本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望未来,在日语教学和研究领域,我们期望从此次研讨中吸取宝贵经验,为日语教学带来革新。

亲爱的读者,您觉得研讨会上提出的哪些议题,对日语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若文章给您带来启发,别忘了点赞并转发给更多人。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