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研学问道,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学实践课题工作坊成功举办
四月芳菲研学问道,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学实践课题工作坊成功举办
四月芳菲映新程,研学问道启新篇。4月25-27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学实践课题研究能力提升工作坊在北京国际文化大厦报告厅成功举办。
四月,春风轻拂,京城举办了一场以研学课题为核心的盛会。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大家欢聚在此,共同探讨研学实践课题研究的新动向。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众多目光。
活动概况
4月25日至27日,教育部主办的中外人文交流研学实践课题研究能力提升工作坊,在北京国际文化大厦的报告厅成功举行。活动规模庞大,吸引了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1个课题单位,以及180余位专家学者。大家带着共同的研学愿望,齐聚一堂,现场学术气息浓郁。
开幕致辞
在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宋军、教育部官员陈滔伟以及课题单位代表张云飞依次走上讲台发言。宋军谈到了对教育文化交流的期待,陈滔伟指出课题研究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张云飞介绍了课题单位的经验和未来蓝图,大家一致希望活动能顺利进行。
专家报告
专家报告环节颇具吸引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副处长涂端午发表了题为《中外人文交流的政策与趋势》的演讲,他详细地讲解了相关政策,让我们对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国家民委处长马宏特别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还着重阐述民族文化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的桥梁角色。在构建教育强国的过程中,王晓燕对研学实践与学科融合的创新途径进行了细致研究,这一探讨为课题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在研究流程、研究方法和结题阶段,李方进行了详尽的指导,同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
课题单位遴选
经过层层选拔,众多学校和机构成功崭露头角,成为课题研究的关键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包括了众多教育阶段,具体有:72所高等院校,29所中学,32所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111所小学,5所一贯制学校,还有2所文化教育机构。在众多区域中,丰台区表现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其16所小学,像丰台一小这样的学校都表现得很出色。这一成绩充分说明了丰台区在研学实践课题研究上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丰台交流
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丰台区各小学的课题负责人们,在马洪波、张烨、王智三位教研员的引领下,与来自全国的教育界同仁齐聚一堂。他们围绕人文交流与研学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踊跃交流经验,携手解决难题,这种互动有效地推动了各地教育间的交流。在此次活动中,来自东高地第三小学的杨念老师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实验小学的吕洁琳老师,在会议现场各自分享了他们的教学案例与课程实例,充分展示了丰台地区教育的独到魅力。
活动意义
这次举办的工作坊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专业的指导,还开创性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模式,这一模式涵盖了广泛的区域、不同学段以及多样的文化背景。丰台区的课题学校将遵循“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理念,将研讨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细致地制定并实施课题的实践项目,力求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学术成就,进而推动新时代教育的国际交流与人文交流。
关于丰台区各校未来在研学实践课题研究方面的成果,大家对其能否产生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发现心存疑问,我们衷心期待着大家的评论和交流,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