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马场公彦老师莅临我院讲二战后日本动漫史
12月8日下午!马场公彦老师莅临我院讲二战后日本动漫史
12月8日下午,岩波书店资深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外籍专家马场公彦老师莅临我院,为我院师生做题为“二战后日本动漫发展史”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日语系主任陈月娥教授全程主持
12月8日午后,校园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动漫知识讲座。岩波书店的资深主编马场公彦先生亲自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的主题聚焦于“二战后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讲座内容丰富而深入,使得在场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讲座嘉宾权威
马场公彦老师身份尊贵,担任岩波书店的高级编辑,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任外籍专家。他著作等身,著有《缅甸竖琴的战后历史》和《战后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等作品。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他的讲座内容富有价值,非常值得一听。
概论部分清晰
在概论中,马场老师以时间轴为工具,详尽地描绘了战后日本漫画的发展轨迹及观众群体的演变。他同时对比了中日两国动漫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使得两者间的差异清晰可见。在他的讲解下,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日本漫画的独特魅力,还能洞察其与我国动漫的差异性。
历史演变揭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马场老师对二战结束后日本漫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强调了其对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他提到,二战初期标志着日本故事漫画的起步,到了九十年代,这一领域实现了飞速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在这一阶段,诸如《铁臂阿童木》等众多经典作品纷纷跨越国界,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赞誉。
主题解读精彩
主题篇章对日本漫画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一共划分成了16个不同的系列。在这些系列中,挑选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了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手冢治虫受到了《铁扇公主》的启发,创作出了《悟空大冒险》等作品。此外,还有《不射之射》这样的中日合作佳作。这些事实都充分表明,中日两国在动漫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
答疑耐心细致
在答疑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这些问题涵盖了日本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思想家们对漫画与思想史之间关系的见解。马场老师则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最终使得大家心中的疑惑得以消解。
讲座意义深远
本次讲座是东华大学《近代日本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的第六场。外语学院的徐玥书记与马场公彦进行了交流。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知识领域,还加深了我们对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的理解,同时对日语学习以及日本文化研究带来了诸多启示。不妨思考一下,中日动漫在将来可能会有哪些新的交流与协作机遇?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