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在京举办,300余名专家学者共议翻译技术发展
AI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在京举办,300余名专家学者共议翻译技术发展
11月2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AI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暨“国际传播与翻译技术素养提升百校行”首站活动在北京举办。
活动背景与开场
11月2日,北京,这里学术氛围浓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外文局翻译院联合发起,并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AI辅助翻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正式开启。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党总支书记葛冬冬同志负责主持。他提到,“百校行”活动旨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号召,其核心是促进翻译领域的合作与共同进步。此外,该活动还致力于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新技术带来新要求
贾德忠指出,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等技术正在迅速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 ”这一模式,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这种模式孕育了国际传播、对外翻译等新领域、新应用和新模式。新技术的出现,也对从事国际传播和翻译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展现自己的能力。
主旨发言亮点多
任文院长和三位专家在会议中发表了主题演讲。任文指出,增强我国翻译能力需同时关注技术革新与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更有效地传播我国的声音。王玮在科大讯飞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在翻译及国际传播领域的应用现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相德宝对AI在传播领域的现状、形态及业态进行了详尽剖析。华为的杨浩分享了如何利用大型语言模型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及如何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他的讲话内容详尽,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信息。
圆桌论坛思路广
在圆桌论坛中,来自吉林外国语大学的潘卫民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崔启亮教授等六位专家聚集一堂。他们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翻译教育”这一议题展开了讨论。每位嘉宾都基于自己的学校和企业背景,讨论了翻译教育如何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以及如何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翻译人才。
分论坛交流丰富
众多优秀人才被分论坛所吸引。在这个论坛上,大约有80位专家到场,他们分别来自阿尔法小分队字幕组和北京科技大学等机构。专家们就人工智能在翻译中的应用、技术进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次分论坛为业界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舞台,使得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得以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活动意义和影响
首场“百校行”活动汇集了众多领域的资源。这一活动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理念,促进了翻译与技术的深度结合。此外,这些经验还将对后续“百校行”活动有所启示,帮助翻译从业者提高技能,为国家在国际传播方面作出贡献。
各位朋友,我想请教一下,大家觉得将来人工智能在翻译这一块会有怎样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观点。另外,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