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和语言服务行业的提升,使得翻译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翻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译者的工作环境。机器翻译在翻译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处理商务文件或简单文档的翻译,机器翻译已经能够提供初步的翻译版本。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涉及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翻译方面,机器翻译还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机器翻译显著提高了翻译速度,众多作品得以迅速完成翻译。
全文《神曲》这部知名的长篇叙事诗,终于迎来了新的译本。这不仅是文学界的一件盛事,而且与但丁逝世700周年的重要时刻相契合,值得我们细致研究。但丁作为现代意大利语的创立者和意大利文化的象征,使得《神曲》的意义更加非凡。10月18日,首发式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这次的首发仪式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意大利语周的关键活动。在此期间,意大利驻华使馆将举办一系列纪念但丁及其作品的庆祝活动。
全文陈琳教授在教育部举办的首次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得了“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的荣誉。她,一位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了70多年的教育专家,她的贡献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和由衷敬佩。1956年,陈琳教授接受了教育部的委托,开始着手编撰我国第一本全国高校通用的英语教材——《大学英语》。当时,国内的英语教材非常稀缺,我们不得不依赖苏联的教材。
全文过去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常感到被迫,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3.5亿。但现在情况已变,应届毕业生纷纷主动追求进入体制。这种转变背后,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应届生们不再对体制内工作稳定性这一特点持排斥态度。根据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不少“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中,有四成选择了进入体制内工作。从2016年到2016年,该校本科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数据呈现上升趋势。社会应意识到,对待毕业生就业选择不应过于片面或极端。
全文来源:汉语堂等编辑:双一流高教著名英语语言学家、外语教育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老先生于2023年1月21日仙逝,享年101岁。陈琳先生千古!陈琳,男,汉族,1922年出生
全文陈亚平教授的这次讲座在众多语言学习讲座中格外引人注目。他明确强调了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内隐知识的关键作用。这对于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启示,犹如指引前行的明灯。外显学习往往是有目的的,学习者主动去掌握表面的知识。不过,这种学习方式受到不少条件的限制。这些外显学习要素在具体情境中效果显著。他们明确每日需背诵的单词数量和学习的语法规则。而且,他们无需刻意记忆语法规则,就能熟练运用这些语言。
全文9月16日,延安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中央军委俄文学校的旧址正式启用,与此同时,黑龙江大学迎来80周年校庆的火炬传递活动也正式启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的领导、黑龙江大学的管理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有关人员等众多贵宾到场,共同目睹了这一载入史册的时刻。仪式进行中,现场氛围既严肃又充满热情。火炬沿着师生北上延安的路途传递,恰逢学校80周年校庆,最终抵达黑龙江大学。
全文语言研究的世界里,众多有趣的课题让人着迷。这些课题蕴含的深奥和复杂,就像未知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在CSSCI期刊上,这些与语言相关的研究尤为出色。汉语中,心被赋予了多样的空间象征意义。汉语空间隐喻的研究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汉语的个性,还能揭示汉语使用者的文化心理。不同地区的汉语使用者,在运用空间隐喻表达内心时,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全文2000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依托外国语言研究所,汇聚了英语系等院系的科研力量,正式成立了我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此举汇聚了北外的优势资源,为外语研究及教育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标志着北外在外语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多年来,中心持续成长,依托北外的雄厚学术基础和丰富教学资源,渐渐崛起为我国外语研究领域的关键力量,并向国内外输送了众多杰出外语人才。
全文现在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选对阅读材料成了一个大难题,而且大家意见不一。易焱副教授的讲话给家长们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建议。以《苏斯博士》系列为例,其情节生动有趣,而许多普通绘本则缺乏这种设计。苏斯博士的著作影响深远。无论在哪个角落,孩子们都能体验到苏斯博士作品带来的独特魅力。不少儿童在学校英语角尝试使用苏斯博士书中的发音进行交流,效果显著。您觉得苏斯博士的书籍是否适合作为孩子英语学习的起点?
全文国际新闻工作者日即将到来,我们聚焦于北外培养的杰出新闻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各显神通,才华横溢。此刻,我们打算逐一讲述这些北外新闻人的故事。他的成长故事,生动展现了北外新闻教育的实际成果。这些工作显著推动了国际新闻的传播,充分展现了北外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际新闻工作者日这天,北外新闻人展现了新闻业的魅力和重要性。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全文马会娟教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成果显著,既是博士生导师,也是《翻译界》杂志的主编。如此杰出的专家莅临郑州大学授课,师生们必定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益。为了增进郑州大学师生与国内外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助力相关学院及研究院的发展,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特别组织了这次讲座。郑州大学师生们借此讲座,得以深入探讨政治文献的翻译方法。
全文